王爾德與維多利亞時代的風尚

愛爾蘭詩人、小說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曾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倫敦戲劇界最受歡迎的劇作家之一。他的連珠妙語常讓上流社會忍俊不禁、捧腹不已。在本篇文章中,時尚歷史學家安伯·布查特(Amber Butchart)深入探討王爾德與流行風尚之間的關係。

奧斯卡·王爾德的風格與維多利亞時代的主流風尚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王爾德一生都在追求「美」,與當時被他視作為「資產階級的維多利亞價值觀」截然不同。他是唯美主義思潮的關鍵人物,這一種思潮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即藝術作品的價值僅僅取決於它為受眾所帶來的快感,而與它背後承載的道德內涵無關。當王爾德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來到倫敦後,他的著裝就與他的機智和巧舌變得一樣出名。正如1884年他在一場演講中所說的那樣:「一個人要么成為一件藝術品,要么穿一件藝術品。」

這在王爾德的衣櫥中表現得很明顯,因為他對歷史上的時裝風格很感興趣,比如齊膝的馬靴和長襪,插在鈕扣上的向日葵、綠色康乃馨等飾品。之後,王爾德的著裝變得更簡約,並崇尚起紈絝主義的穿衣風格。

王爾德是如何評論流行風尚的?

從1887年開始,王爾德擔任了兩年女性期刊的主編。在此期間,他將名從《淑女世界——時尚與社交界之雜誌》(Lady’s World: A Magazine of Fashion and Society)的期刊改成了更具思想深度和藝術氣息的《女性世界》(Woman’s World)。其妻康斯坦絲(Constance Lloyd)也曾為該刊撰稿。

1885年,《紐約論壇報》(New York Tribune)刊登過王爾德的一篇文章:《著裝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Dress’)。其中,王爾德明確寫到了他對主流風尚的看法:「時尚不過朝露,藝術方為永恆。時尚究竟是什麼?不過是醜得很特別而已,醜得我們每半年就必須換一次!」

唯美主義服飾有何特別之處?

唯美主義服飾(Aesthetic Dress)採用前工業時期代的色彩染料和技藝,擯棄了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的緊身胸衣。唯美主義排斥當時的主流審美,並擁有一批高調的信徒追隨者和幾家位於中心地點的商店。創辦於1875年的利伯提百貨(Liberty)就是唯美主義消費者的重要購物場所。店主從日本、中國、中東地區進口布料,並在英國染色,以滿足更具藝術品位的顧客。

利伯提百貨與唯美主義的聯繫廣為人知。吉爾伯特(W S Gilbert)與沙利文(Arthur Sullivan)合作的喜歌劇《耐心》(Patience)於1881年首演,該劇諷刺的正是唯美主義思潮(包括王爾德)。劇中的戲服便是特地選用利伯提的布料做的,這還成了該劇的一大宣傳點。劇中阿奇博爾德·格羅夫納(Archibald Grosvenor)這個角色就是在影射王爾德。戲中有這樣的台詞:「儘管庸俗的腓力斯丁人可能會在街上摩肩接踵、前推後搡,但只要你拈著一朵中世紀的罌粟或水仙在皮卡迪利大街(Piccadilly)上招搖,你就會在高端唯美主義團體中變得如使徒般神聖。」

維多利亞時代的風尚及時裝設計行業的誕生

十九世紀,時裝設計行業在法國興起。到了1895年,在巴黎註冊的時裝店是1850年的十倍以上。查爾斯·弗雷德里克·沃思(Charles Frederick Worth)正是這一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自詡為「藝術家締造者」,即高級時裝設計師。沃思原籍英國林肯郡,1858年與瑞典合夥人在巴黎開設了「沃思與貝博裏」(Worth et Bobergh)時裝店。作為行業先驅,沃思的許多做法時至今日仍是高端時裝的重要元素,例如將品牌打造為奢侈品,使用真人模特(通常是他的妻子瑪麗)展示服裝,根據社交日程設計當季新款等。

王爾德並不是這種巴黎時裝的粉絲,他堅信服裝應兼顧裝飾性與實用性。他寫道:「沃思先生的精品店裏那些華麗的服飾,在我看來就像是卡波迪蒙特(Capo di Monte)產的茶杯——優美的曲線配上珊瑚把手,再讓萬神廟裏的諸神在上面搔首弄姿。看上去新奇可愛,但完全不實用。」

何謂維多利亞時代的服飾改革運動?

在維多利亞時代,不論男裝還是女裝都很緊身,且非常正式。服飾是社交中極為重要的禮數,它能直觀地體現一個人的財富和地位。有些學派認為在那個時期,著裝甚至可以說是不同思潮間交鋒的戰場。

在十九世紀四十和五十年代,美國節欲主義者、女權活動家艾蜜莉亞·布盧默(Amelia Bloomer)提倡女性在齊膝長裙下穿分腿的、寬鬆的「土耳其式」長褲。女人們對此甚為認同,而這種燈籠褲也因此被稱作「布盧默」(Bloomers)。艾蜜莉亞認為繁複厚重的長裙對身體的束縛有害健康,因此將長褲視為一種既衛生又實用的替代方案。英美兩國大眾報刊刊登了多篇反擊「布盧默長褲」的文章。最終,艾蜜莉亞不得不放棄宣傳這種款式,因為大家的關注焦點已經偏離了她原本的政治訴求:女性的選舉權和財產權。

1881年,哈伯頓夫人(Lady Harberton)在英國創立了「理性著裝協會」( Rational Dress Society)。作為騎行愛好者,哈伯頓夫人認為衣服應該寬鬆且實用。相比於緊身胸衣,她更偏好無骨架支撐的胸衣;她還認為,女性不應該穿超過七鎊重的內衣。她主張通過騎行和步行,讓生活更健康,更加充滿活力。但她的思想同樣遭到了大眾報刊的揶揄,只有一小部分女性敢於冒險嘗試這種「離經叛道」的著裝。奧斯卡·王爾德和他的妻子康斯坦絲是哈伯頓夫人的支持者,王爾德曾將緊身胸衣比作「暴君」。

這種「健康衣著」(hygenic dress)的概念逐漸得到了傳播。 1884年,第一家耶格商店(Jaeger)開張,主打使用動物纖維而非植物纖維製成貼身衣物。店主劉易斯·托馬林(Lewis Tomalin)最早將店鋪命名為「耶格博士的健康羊毛套裝」(Dr Jaeger’s Sanitary Woollen System)。這個靈感源自衛生學家、自然學家古斯塔夫·耶格博士(Dr Gustav Jaeger)的研究。耶格博士認為,羊毛貼身內衣比全棉等植源面料更透氣、更健康。對於耶格博士的研究,王爾德曾這樣寫道:「要論不同材質、顏色的面料對健康有何裨益,他無疑是權威。我堅信,未來的服裝會將科學發現與藝術法則完美融合。」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也是這一種觀點的支持者。

文章翻譯:陈胤全

文章內容可通過「共享创意」版權許可(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傳播使用

撰稿人: 安伯·布查特(Amber Butchart)

安伯·布查特是一名時尚史學家,也是一位活躍在文化遺產、廣播電視和學術界的多領域作家。她主要研究服飾、政治和文化三者在歷史上的交集。安伯曾參與BBC紀錄片的研究和錄製工作,包括BBC 4台出品的六集系列紀錄片《歷史的針腳》(A Stitch in Time)。這部紀錄片綜合了人物傳記、藝術和時尚史的視角,透過歷史人物所穿過的衣物來了解他們的生平故事。她同時是倫敦時裝學院的副講師,曾在倫敦藝術大學擔任研究員。近期她還出版了著述《時尚年鑑:史上最佳著裝的造型故事》(The Fashion Chronicles: Style Stories of History’s Best Dres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