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

出版日期: 1939 文学时期: 二十世紀時期

美國現代主義詩人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 S Eliot)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是一本俏皮詩集,其中收錄的詩歌作品多受愛德華·利爾(Edward Lear)的荒誕詩以及童謠和流行歌謠的影響。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出生: 1888年9月26日 逝世: 1965年1月4日 职业: 詩人、劇作家、散文家、評論家、出版人
了解该作家

1965年,艾略特臨終前囑咐「不立傳」。接下來的幾十年裏,人們恪守他的遺言,直到近年才有艾略特的傳記出版。而在此期間,也不曾有人對艾略特「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英語詩人翹楚」的地位以及《荒原》(The Waste Land)的重要意義抱有質疑。但諷刺的是,艾略特最暢銷的作品卻是一部為孩子作的「貓詩集」。艾略特之所以不願身後立傳,與其說是有難言之隱(或者說有「貓」膩),更不如說是因為他本人對隱私那近乎偏執的敏感。萊昂納德·吳爾芙(Leonard Woolf,他和妻子維吉尼亞·吳爾芙都是艾略特的摯友)就曾形容艾略特像是個封在信封裏的人。

但從一個人飼養甚麼寵物、對寵物抱有甚麼情感,便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為人。例如,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就屬於一位「愛狗人士」,也寫出了《弗勒希——一條狗的傳記》(Flush: A Biography)這部描繪犬類的名作,來紀念另一位鍾愛養狗的作家——伊麗莎白·巴雷特·布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艾略特則屬於「喵星人」。他生前養了很多貓,還給貓起了些可愛又滑稽的名字,比如「詹麗若姆」(Jellylorum)、「小小爪子」(Pettipaws)、「威斯克斯」(Wiscus)、「喬治·鬥龍」(George Pushdragon)。不會有人像比喻狗一樣,把貓比作「人類最好的朋友」;貓在人面前常保持警惕,還頗為自私。但顯然,艾略特格外中意貓這種自矜的疏離——這點上,他倒與米歇爾·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意趣相投;蒙田也曾想:到底是他在戲弄貓,還是貓在玩弄他?

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原來如此》(Just So Stories中是這麼描述的,貓靠「野性與孤獨」行走於世,注重隱私。艾略特的朋友叫他「湯姆」(Tom))[2],讓人想到夜晚獨自活動、特立獨行、逢其所好必得之的「野貓」(tom cat)。而所謂的「養貓人」也無不同意,他們養的家貓(Felis domestica)似乎總顯得高人一等;貓的主宰只有它自己。惡魔身邊都跟隨著一群地獄之犬,正因如此,沒有哪個講道理的宗教會將狗列為神聖之物。而在古埃及人看來,貓因其驕矜,彷彿具有了神性,其最佳體現,莫過於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蓋爾·安德森貓雕像(Gayer Anderson statuette):

艾略特認為,貓既可居家作伴,又能令人好奇連連——還能引人詩性大發。

成書

《擅長裝扮的老貓經》的創作始於1934–1935年。書中的一首首詩,原本是為艾略特朋友的孩子和自己的教子所作。原計劃於1936年出版另一卷《艾略特先生的伯里克貓和傑利克貓經》(Mr Eliot’s Book of Pollicle Cats and Jellicle Cats),但最終未能面世。

顯然,艾略特喜歡給教子朗誦這些詩,其中就包括他的出版商兼合作夥伴杰弗裏·費伯(Geoffrey Faber)的孩子。其中一次朗誦的錄音有幸得以流傳至今。

《擅長裝扮的老貓經》最後在1939年出版。其中省去了〈格里澤貝拉〉(‘Grizabella’)一詩,因為這首詩對年輕讀者來講太過「傷感」。這本薄薄的詩集中,共有十多隻性格各異、有名有姓的貓登場。詩集由費伯出版社出版,而出版前,詩集的主要讀者便是杰弗裏·費伯的孩子們。

風格上來講,艾略特的詩作沿襲了兩種優良傳統。其一是童謠,也就是孩子會聽到的第一首詩,比如這首悲傷的童謠:

叮鐺鈴兒響,
貓咪井中躺。
誰將她放進?
小強尼·弗林。
救她出來誰心好?
小湯米·司陶。

莎士比亞也在劇作中引用過這首童謠,看來小莎士比亞的媽媽睡前肯定給他朗誦過。

另一傳統則更受承認喜愛,那就是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愛德華·利爾(Edward Lear)的的荒誕詩,最典型的便是這首〈貓頭鷹和貓咪〉(‘The Owl and the Pussy Cat’):

貓頭鷹和貓咪出海去玩耍
駕著豆綠色小船兒划呀划:
他們帶了些蜂蜜,錢也不老少,
一股腦兒包進五塊錢鈔票。[3]

艾略特又在荒誕詩的基礎上,加上了傳統童謠的嚴格韻律。

艾略特還在創作過程中結合了很多個人愛好。他酷愛夏洛克·福爾摩斯偵探故事,家喻戶曉的〈麥卡維蒂:犯罪貓〉(’Macavity: the Mystery Cat’)顯然參考了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筆下的「犯罪之王」莫里亞蒂教授:

卡維蒂是隻神秘的貓
他被譽為「隱藏的爪掌」
因為他是藐視法律的
犯罪大師
蘇格蘭場對他束手無策
快速特警隊對他也無能為力
每當他們趕到犯罪現場
麥卡維蒂已無踪影!
麥卡維蒂已無踪影!

艾略特雖膝下無子,卻格外疼愛孩子。彼得·阿克羅伊德(Peter Ackroyd)在艾略特的傳記中諷刺道,艾略特喜愛小動物——不管是兩條腿的還是四條腿的。

封套和標題頁

艾略特,作為出版方之一,親自設計了詩集的封套,還畫了封面圖。

艾略特筆下的自己是封面上衣著正式而古板的角色,幫九隻小貓爬梯子——可這些貓又是躲著甚麼呢?不難想到,1939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用W·H·奧登(W H Auden)的話說,那是一段「焦慮的歲月」。

作者的名字「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位於封面上,不甚顯著,而中間的大標題則是“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直譯為「老負鼠的貓經」,中文譯著中則常譯作:「擅長裝扮的老貓經」或「老負鼠的群貓英雄譜」)。「老負鼠」是艾略特的外號,起這外號的是他在現代主義詩歌界的親密戰友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即《荒原》獻詞中的「更好的匠人」(il miglior fabbro)。私下通信時,艾略特則戲稱龐德為「布雷爾兔」(Brer Rabbit)。這個外號取自喬爾·錢德勒·哈里斯(Joel Chandler Harris)《雷木斯大叔講故事》(‘Uncle Remus’)系列中的角色。二人相互逗趣的同時,也在模仿「焦油娃娃」般的美國非裔方言,這給這兩位文學巨匠帶來了不少樂趣。

《雷木斯大叔講故事》(Uncle Remus tales)和民間傳說都提到,負鼠遇到危險時會「裝死」。龐德給艾略特起這個外號,正是笑話他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詩歌創作中,都對透露個人隱私極為保留。

書名中之所以用了“practical”(即能幹)的字眼,則是因為書中的貓確實「能幹」,而不只是享受撫摸,肆意撒嬌,淪為家中的裝飾。

内容

打開詩集,首先是一篇概括性的觀察。其中,「老負鼠」說,每隻貓都有三個名字,分別是族群名(「灰褐色的」「橙色的」「薑黃色的」)、家用名(「莫格」「奧斯卡」之類的)和秘不外傳的本名。貓和狗不一樣,叫到名字的時候不會做出反應。這一點養貓的人都明白,有的時候也挺掃興的。

之後便是一組貓的群像詩。老甘比貓「詹尼點點」(Jennyanydots)是個大忙人,「白天的忙碌過去之時」,就在房子裏「忙活來忙活去」,像是個「廚房裏的老媽子」。相反,咕嚕虎(Growltiger)還是個「大小伙子」,住在海邊一艘駁船上,生來就是為了打架,還特別針對外國種,比如詩中提到的一幫暹羅貓,因為他們都是「紈絝子弟」。這首詩講的是他的「最後一戰」(last stand)。而他消失之後:

當消息傳遍陸地
瓦平歡呼雀躍
在梅登海德和亨利
大家在海岸邊歌舞翩躚
在維多利亞港和布朗特堡
老鼠被整隻地燒烤
在曼谷還舉行了
一整天的歡慶

搖滾貓「若騰塔格」是只「古怪的貓咪」,永遠下不了決心,還是個「惹人生厭的傢伙」。傑利克一家(the Jellicles)則相當歡樂,會在晚上出來又跳又叫。小偷貓「蒙哥傑利與藍蓓蒂澤」(Mungojerrie and Rumpelteazer)都是雜耍劇場(music-hall)的演員(艾略特本人也熱愛雜耍劇場的演出):

從喧鬧小丑
到換裝迅速的喜劇演員
到走鋼索的和雜技演員
我們聲名遠播

領袖貓「老杜特洛諾米」(Old Deuteronomy)人如其名,是只愁容滿面的老貓。貓都有九條命,但跟瑪土撒拉 [4] 差不多老的「老杜特洛諾米已埋葬了九位妻妾」,活得比誰都長。

下一首詩則是關於「獅子狗和伯里克狗之戰(巴兒狗和巴摩狗也參了戰,後來偉大的藍蓓斯貓出面調停)」。「伯里克狗」(pollicle)與「可憐的小狗」(poor little dog)諧音,「獅子狗」(Pekes)指的是京巴,「巴摩狗」則是博美犬。戰鬥異常激烈,連警犬也愛莫能助,直到:

是誰大步流星地走來 除了……
偉大的藍蓓斯貓!
他的眼睛像火球 閃爍著可怕光芒

事態才得以平息。之後陸續登場的,有魔術貓「米斯托弗里斯」先生,(即為撒旦代言的梅菲斯託費勒斯),它骨子裏就是個騙子;還有犯罪貓「麥卡維蒂」、劇院貓「格斯」和富貴貓「巴斯特弗·瓊斯」。最後,還有鐵路貓「史金波旋克斯」,若是沒有他,夜間郵車都不能正常運行。全靠他的「機靈萬分」,就像郵件分揀員翻飛的手指,第二天早晨郵件才能正常投遞。
最後,詩集在聖賢的警示中結束:「貓不是狗。」

生前身後

《擅長裝扮的老貓經》雖經多次重印,但其風行並不止於此。該書還被改編成其他形式,並大獲成功。1954年,作曲家艾倫·羅斯索恩(Alan Rawsthorne)選取其中六首詩,改編成一部交響樂詩朗誦,題為《能幹的貓》(Practical Cats)。演出大獲成功,至今仍有錄音留存。

而最著名的改編,莫過於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貓》(Cats)。該劇於1981年和1982年分別在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上演,隨後便連破紀錄。

艾略特去世後,財產由遺孀瓦萊莉保管,她要求勞埃德·韋伯改編音樂劇時,必須使用艾略特的原文,不得概括、重寫。因此,書中未收錄的詩歌《格里澤貝拉》便根據一份未出版的詩稿出現在舞台上。事實證明,很少有孩子覺得這部份情節過於「傷感」。

勞埃德·韋伯的《貓》圍繞傑利克一家展開敘述,為觀者提供了完整的故事情節,而不是一連串銜接生硬的獨角戲。1988年,這部音樂劇錄製成了影片。雖然艾略特早在音樂劇上演前便已去世,但也不難想像他看過音樂劇後的反應。既然《貓》老少咸宜,那「老負鼠」本人也一定也會心悅誠服,並且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離開劇場的時候還哼著勞埃德·韋伯那琅琅上口的曲調。

撰稿人:約翰·薩瑟蘭(John Sutherland)

文章翻譯:鄭瀚文

繁體校對:林靄廷

文章版權持有者:© John Sutherland。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

上海圖書館 | 2018/03/15 - 2018/04/15

英語世界中五位偉大作家的創作原稿將於2018年3月首度在上海展出。 “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將呈現夏綠蒂·勃朗特、D·H·勞倫斯、珀西·比希·雪萊、T·S·艾略特和查爾斯·狄更斯的草稿、信件和原稿,這些作家們的手稿將與其中文翻譯、改編以及相關評論並呈展出。

了解更多 查看全部展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