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荒原》

出版日期: 1922 文学时期: 二十世纪时期

《荒原》(The Waste Land)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诗歌。通过五个段落——“死者葬礼”、“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和“雷霆的话”——艾略特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当代世界及其历史的荒凉风景画。用他的话说,“最重要的人物是长着皱褶的乳房的年老男子”,即忒瑞西阿斯,希腊神话中一位雌雄同体的盲人,却能看见未来。《荒原》首次发表于1922年10月出版的英国文学杂志《标准》(Criterion),一个月后又刊登于美国《日晷》杂志(Dial)。成书由美国伯尼·利弗莱特出版社(Boni and Liverlight)于1922年首次出版,1923年由弗吉尼亚·伍尔夫和丈夫伦纳德共同经营的霍加斯出版社(Hogarth Press)出版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出生: 1888年9月26日 逝世: 1965年1月4日 职业: 诗人、剧作家、散文家、评论家、出版人
了解该作家

一首多声部的诗作

与《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1915)这样的单首戏剧独白诗不同的在于,《荒原》由一系列丰富且多层面的声部构成,其中包括了众多文学或文化上的引经据典,例如但丁(Dante)、乔叟(Chaucer)莎士比亚(Shakespeare)布莱克(Blake)、康拉德(Conrad)、古梵文,甚至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俚语等。此外,这首诗还含有许多音乐上的影射:例如瓦格纳、杂耍剧场、拉格泰姆音乐和童谣;与这些元素共存的还有孩子们滑雪橇的声音、喇叭和汽车声、酒吧中的聊天声以及骨头的碰撞声。

很多评论认为《荒原》表达出一种幻灭感,并将二十世纪文明与古典神话、民间传说和圣经进行对比。在他的笔记中,艾略特记载了自己深受杰西·L·韦斯顿(Jessie L Weston)关于圣杯神话《从祭仪到神话》(From Ritual to Romance)一书的启发,而《荒原》的布局和许多象征手法都取材自这本书。

《荒原》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此常被诠释为是对一代人困境的写照——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希望且困惑的世界 。该诗大部分写成于艾略特一次精神崩溃后的康复期间,当时他也身陷一段不愉快的婚姻,因此一些人认为《荒原》是一部自传性作品。但艾略特本人对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接受,他指出,一些评论家也许是把自己的幻灭投射进了这首诗中。

艾略特多年后回顾《荒原》时,认为该作最终使得他的其他作品相形见绌,并称这首诗与其是“一部重要的社会批评”,不如说是“个人的消遣,对生活无足轻重的抱怨;这只是一篇有韵律的牢骚。”这些韵律确实与那个时代有强烈的关系,还带有一些爵士乐的和流行歌曲的痕迹。

《荒原》的创作手稿向我们透露了诗歌创作的哪些故事?

读研期间,艾略特赛艇拉伤了手,自那以后,他都尽可能使用打字机创作,唯独在英国马尔盖特(Margate)居住期间,那段时期可能没有打字机这个创作条件。编辑们认为,艾略特在马尔盖特所写下的大部分真实手稿已被销毁。而在这份打字稿的第五十二页,我们可以看到他重新起草了第三段“火诫”的结尾部分,改成了:

“在马该沙滩
我能够把
乌有和乌有联结在一起。” [Ill. 300–302] [1]

在这份打字稿的顶部,可以看到手写的修改、建议和评注。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批注是由艾略特的妻子薇薇安所写的。但大部分是诗人埃兹拉·庞德添加的,艾略特在1922年1月给他看了全诗。评论家们推测,在这个阶段,艾略特可能已经决定要删去第一部分的第一节,这节描绘的是一次夜晚的外出。但在这里展示的创作草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俩协力完成这一段剩下的部分。二人尤其努力修改了第三段“火诫”。庞德建议把第一页半删去,但在第二十四页可以看到,艾略特在纸的背面反过来重新手写了这一段。当重新利用这些早前已经写成的部分时,他便可以通通过简写的方式表达,比如“Sweet Thames etc.”(可爱的泰晤士 等等)。

真材实料

从打字稿中可以看出,庞德的注释使用了专业的编辑用语。例如在第二十六页,“STET”是拉丁语中“保留”的意思。

其他批注则是庞德日常表达或写作时会用的独特语言的混合体,比如,在某些地方他用德语词“echt”标注了文本,这是一个赞美词,意指“这是真的好东西”。庞德与艾略特在巴黎结下了友谊,离开巴黎之后,庞德仍继续在诗歌创作上帮助艾略特,并通过书信向他提供建议。

1月24日艾略特返回伦敦后,庞德写了一首轻快的幽默小诗送给他,以赞扬他的成就。庞德还写道:“祝贺!你这个混蛋”,继而提出了多条建议,其中之一是,该手稿前面一段引用约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1899)的部分应该删去。

同年该诗歌出版时,这一段康拉德的引文确实被删去了,但艾略特之后其实很后悔做出了这一决定。这段引文则被佩托尼奥(Petronius)所著的古罗马小说《爱情神话》(Satyricon)中一段夹杂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对话所取代。

为了感谢庞德的编辑工作,艾略特还在书中加上了这句向庞德致敬的话:“最卓越的匠人” [2],这是改编自《神曲》(The Divine Comedy)第二部分“炼狱篇”。这部由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所著的长篇史诗分为三个部分,而在这句引文中,但丁是在说诗人阿尔诺·达尼埃尔(Arnaut Daniel),称他为“更出色的工匠”。一些评论家认为,这句引文是在暗示庞德的“匠艺”也许比艾略特自己的更让人费解。但对于另一些评论家来说,这句话直白地表露了艾略特对庞德的赞美和感谢。

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

上海图书馆 | 2018/03/15 - 2018/04/15

英语世界中五位伟大作家的创作原稿将于2018年3月首度在上海展出。“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将呈现夏洛蒂·勃朗特、D·H·劳伦斯、珀西·比希·雪莱、T·S·艾略特和查尔斯·狄更斯的草稿、信件和原稿,这些作家们的手稿将与其中文翻译、改编以及相关评论并呈展出。

了解更多 查看全部展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