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撩文学”获奖创作与精选原创作品集

“动手撩文学”是大英图书馆在中文官方网站“探索英国文学”及官方微博平台自2018年5月30日至2018年6月10日所举办的线上创意活动,旨在鼓励参与者探索网站内容,激发创意表达,从而深入了解英国文学和文化。参与者以大英图书馆中文网站的内容(任意一部文学作品、一篇解析文章、一张藏品图片或手稿)为“灵感来源”,通过创作作品来寻找、诠释阅读的新方式。

评选组委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和筛选后,从参与“动手撩文学”创意活动的众多优秀作品中选出了四位最具潜力的创作者赠予活动的创作奖,另外两位吸引最多微博点赞数的参与者作品则获得活动人气奖。除此之外,我们还想和您分享十四件非常优秀且极富创意的作品,它们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鲜活地诠释了英国文学与文化,表达了创作者对艺术和文学的独到见解,同时又为读者打开了阅读文学的全新视角。

创作奖

大许 | 入境

毕业于坎伯韦尔艺术学院、现居伦敦的自由绘画人大许热衷于探索传统的创作形式,如手绘、速写与铜版印刷。她的作品《入境》灵感来源于大英图书馆中文网站的一篇特邀文章《“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爱丽丝的中国之旅》,该文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在中国的译介故事。画面中的黑色背影代表了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他正与爱丽丝一起步入仙境,而他们身后则跟随着欲往文学奇境的读者。大许说:“赵先生对《爱丽丝》精妙的翻译,使得中国读者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启发。换种角度来说,赵先生像是一名领路人,在爱丽丝的陪同下进入了梦幻的奇境,引导着越来越多的国人对这片奇境的探索。”

棱小宇 | 像

201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的棱小宇是一名自由插画创作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武汉。装置作品《像》的灵感源于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哥特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ain Gray,小说中的主人公道连·格雷虽然外表光鲜英俊,私底下却作恶多端,而其画像却代为受过,因他罪恶的作为而逐渐老朽腐坏。这件装置作品运用综合材料拼贴而成,悬挂陈列时,观者可清晰地欣赏到其正面和背面迥异的立体形象,象征着主人公道连·格雷的双重人格,也彰显了创作者的巧思。

王露毅 | 梦回莎士比亚的伦敦 

王露毅是一位现居纽约的插画家,先后毕业于坎伯韦尔艺术学院和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她的拼贴插画作品《梦回莎士比亚的伦敦》以中文网站中的《莎士比亚时代的伦敦》一文为灵感,文章中提到当时伦敦人口约有十万人,有王室、贵族、商人、工匠、劳动者等。作者把他们与莎士比亚文学中出现的传奇人物一起搬到了纸上,共同演绎一场再现中世纪伦敦城的大戏。

Margaret.lor | 人造电对肌肉运动的作用

Margaret.lor 浏览大英图书馆中文网站中有关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的作品介绍时,发现了由路易吉·加尔瓦尼作于1792年的《人造电对肌肉运动的作用》。这一系列来自十八世纪晚期的插图细致展现了加尔瓦尼用电流让动物尸体运动的实验,同时说明了电对肌肉收缩的作用。创作者陈述:“电流的刺激带动不同分离的肢体连结或重组,电流通过肢体使得透叠色彩异常绚丽、多样和奇幻。” 距离《人造电对肌肉运动的作用》问世已过去两百多年,这一新的诠释无疑为原作增添了不少当代的色彩。

王秋秋 | 静

喜欢用画笔收集生活之美的自由插画师王秋秋的作品《静》灵感源于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网站介绍了伍尔夫创作时心中的愿景:想要“实现一种不一样的美,以无限的嘈杂达成某种和谐;展现思想在世界里穿行所留下的全部痕迹……”,王秋秋的脑海里随之浮现出一个走在伦敦街头的女孩,“路上形形色色的人从自己身边穿过,无论你是万分欣喜或者万念俱灰,只有你的世界改变了,而你身边的这个世界依旧沿着正常的轨迹运行。”

人气奖

李昭莹 | 《致云雀》电子阅读记录

目前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李昭莹,是一名手帐艺术爱好者。珀西·比希·雪莱的《致云雀》(‘To a Skylark’)是她这篇电子阅读手帐的灵感源泉。昭莹首先用电脑完成视觉拼贴的部分,再通过iPad手写下自己的阅读笔记。优美的英文书法叠加在手稿和插图之上,营造出不受约束的韵律美。读者可透过创作者精心的摘录,欣赏诗歌《致云雀》,了解作品背后的层层寓意。

赵宇 | The Common Writer

从赵宇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你很难想像她其实曾是一位审计师。如今,她不仅是一位温暖了万千网友的疗愈系插画师,更是一位积极探讨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者。通过梳理大英图书馆中文网站中的六位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弗吉尼亚·伍尔夫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玛丽·雪莱简·奥斯丁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赵宇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手绘与拼贴艺术再现了这几位影响深远的女文豪在其时代背景下的独特面貌。

精选创意作品

迟光少年 | Reading Space

目前就读于伦敦传媒学院平面媒体硕士专业的迟光少年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师。她的创意作品《reading space》以大胆的用色与构图,亲切活泼地刻画出大英图书馆日常的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在这里享受阅读带来的惬意、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空间,他们尽情探索大英图书馆超过一亿五千万的珍贵馆藏。

CiCi Suen | The Ripley Scroll

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的CiCi Suen是一名插画师和漫画师。她对中世纪的生物和魔法尤其着迷,因此在寻找作品灵感时,她首当其冲地选择了大英图书馆中文网站所介绍的来自十六世纪的“里普利卷轴”,它也是去年大英图书馆特展《哈利·波特:魔法史》中最受欢迎的明星展品。

Hank Zacle | 荒原

出生于福建泉州、现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的设计师Hank选择了T·S·艾略特《荒原》(The Waste Land中的第一章节“死者葬礼”,作为其创意作品的灵感来源。艾略特曾在诗中写下:

“去年你种在花园里的尸首,它发芽了吗?今年会开花吗?”

以这句诗歌出发,Hank凭借其流畅生动的插画为这首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诗歌添加了不少当代的趣味。

王廉子(脸脸) | Morning!London

艺术创作者脸脸的作品多为纸本拼贴,在本次活动中,她选择伍尔夫著名的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为创作灵感。如脸脸本人所描述:“我看到了介绍伍尔夫的《达维洛夫人》,开篇讲述达维洛夫人在伦敦的街头漫步,准备去买花,之后思绪又回到了从前…….这个浪漫的开头非常吸引我,让我跟着文章想到了花,想到了桥,想到了伦敦的清晨。之后看到了这本书的封面也有画花,画桥,但是没有画人,我觉得这样的构图很有意思,我也延续了这样的感觉,也画了一下这个早晨,如图上所画,希望桌子就漂在美丽的河中,抬头就能看到桥,这是我印象中伦敦的早晨,宁静,美好,充满了生命力。”

闹米 | 原来如此的故事

插画师闹米来自福建,目前就读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插画系。她被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原来如此的故事》(Just So Stories中“骆驼为什么长驼峰”、“豹子为什么长斑点”这种长大后就再也没思考过的问题而深深吸引。《原来如此的故事》这本天马行空的儿童书仿佛带着闹米回到儿童时代,以孩子的天真视角重新观察那些本已习以为常的事物。

弥雾 | What are you doing?

弥雾毕业于中南大学工业设计系,是一名自由插画师和手工艺人。《What are you doing?》灵感源于艾略特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中性格迥异的猫咪:摇滚猫、领袖猫、小偷猫等等,它们在画家可爱的笔触下化身为既独立乖巧又滑稽怪诞的主角。

邓语 | 为国捐躯

邓语是一位毕业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的自由插画师。她为本次创意活动所创作的作品《为国捐躯》(‘Dulce et Decorum Est’)灵感来自于威尔弗雷德·欧文(Wilfred Owen)的同名战争诗,以及桑塔努·达斯博士对该诗的深度解析。如作者本人写道,战争的创伤是渗透式的,从肢体到内脏,到所有的梦,它不可治愈,也无法摆脱。无论前世鼓吹了什么,后世赋予了什么,战争对于这些前线的亲历者来说都是醒不来的梦境。他们被迫永远活在那个时刻。

夏凉Summer Bee | 伦敦拾光 Days in London

自由插画师夏凉SummerBee先后毕业于英国金斯顿大学及伦敦艺术大学,其创作多源于个人的旅行经历。对伦敦别有情怀的她此次选择文章《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伦敦》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如作者本人写道,“读着这些生动优美的描述,觉得非常神奇,虽然在不同时期的背景下,但伦敦给人的感受一贯是那样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在某些方面又固执保守,一成不变的保留着她最珍贵的历史和风格。这篇文章让我突然很想念她,便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对伦敦的感受创作了这一组速写。”这些优美的插画作品也让你回忆起了在伦敦的旧时光吗?

喜丫 | 猫与猫头鹰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喜丫是一名视觉设计师和插画师。受英国荒诞大师爱德华·利尔(Edward Lear)的荒诞诗作《猫头鹰与猫咪》(‘The Owl and the Pussy-cat’)启发,喜丫在她的插画作品中为我们灵动地呈现了猫头鹰和猫出海玩耍看到的有趣事物:海草、花、水生物、鸟、雨,还有一些奇怪的生灵。

西上哲 | 信天翁

《老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出自十八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由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于1798年发表。诗中的一名老水手所自述的经历为目前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插画家西上哲带来了别样的创作灵感:老水手的船受困于南大洋的冰海,在脱困后,水手们把一只信天翁视为救星;可老水手却一箭把这只鸟射杀,厄运随之降临。船员责备他,把死鸟挂在他脖颈。悔痛交加中,老水手逐渐感受到自然的灵光,也因此获得慰籍,可依然不断向别人叙说自己的骇人经历。在这件插画作品中,西上哲凭借简洁的用色及凌乱却不失规律的线条,着重表现了诗歌中信天翁的意象。

尹曼琦 | 训导之花

现居北京的插画师尹曼琦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她的作品《训导之花》(Flowers of Instruction)受到同名英国儿童文学故事的启发。《训导之花》的小主人公是一个满腹怒气,时常嫉妒弟弟妹妹的孩子,但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控制“狂暴的怒气”。十八世纪的儿童文学往往带有浓重的说教色彩,《训导之花》也不例外,它告诫孩子们不会自控则将沦落到犯罪乃至更可怕的境地,一些医书甚至认为,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会彻底癫狂。插画师尹曼琦通过刻画《训导之花》的小主人公——位于画面左下角、拥有阴阳两面的少女,暗示“乖孩子”的双重人格。这件作品似乎也在向读者提问,为什么不能给予孩子叛逆的权利?

Youvi.Chow | “THE WASTED LANDED”

生于广州、目前居住在上海的YouviChow是一名视觉设计师。她选择了T·S·艾略特的诗作《荒原》作为其影像作品的灵感来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艾略特试图通过新的创作来重建支离破碎的传统及文化,以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特德·休斯称《荒原》为“一出声音之戏”,是“人类呼喊的集合”,YouviChow的新媒体作品则试图回应《荒原》中喧闹的、碎片化的“声音”。

李一婧 | 荒诞之诗

常居伦敦的李一婧是一位设计师也是创意工作室Yi-Studio的创始人。她为本次创意活动所绘的《荒诞之诗》灵感源自英国荒诞文学大师爱德华·利尔(Edward Lear)的《荒诞书》(A Book of Nonsense。插画中鲜明的色彩对比,趣味盎然地诠释了《荒诞书》中的其中一首 “五行打油诗”:

有个爷们胡子长得大,

他说,“我怕就怕——

 一鸡两夜猫, 四雀一巧妇鸟,

都到俺胡子上把巢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