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古拉》

出版日期: 1897 文学时期: 维多利亚时期 类型: 哥特文学

刚获得从业资格的律师乔纳森·哈克出门拜访一位客户——德古拉伯爵。他住在一座城堡里,座落于荒凉的特兰西瓦尼亚山岭,那里是欧洲基督教世界的边陲,而德古拉伯爵的贵族世族在这座城堡里生活了数百年。伯爵想和哈克商讨移居伦敦的计划。当地人对伯爵很反感,原本哈克以为只是迷信,但他很快发觉其中有一些真实的依据:当地人很怕德古拉,他甚至在以某种方式猎食他们的肉身。哈克患上脑膜炎,感知开始混乱。德古拉动身前往英格兰,乘一艘幽灵船抵达北部港口惠特比(Whitby)。随后,小说以隐晦的方式暗示他对当地的美人露西伸出毒手。露西得了一种奇怪的慢性病,职业医生都查不出病因。直到精通神秘学和医学的范海辛教授登场,我们才得知德古拉原来是一个吸血鬼。这不是东欧人的迷信,而是货真价实的可怕现实:一种靠吸食活人血延续千年生命的怪物。被吸的人也会变成吸血鬼;因此,德古拉会引发一场致命的感染。无法置信的众人看到露西死而复生,并猎食幼童,迫不得已,只能把她杀死,并用木桩刺穿她的心脏。小说后半部着重讲述范海辛和同伴如何将吸血鬼逐出英格兰 、一路追踪至特兰西瓦尼亚并将他消灭,为基督教欧洲打败了一个危险的敌人。

布莱姆·斯托克

出生: 1847年11月8日 逝世: 1912年4月20日 职业: 小说家
了解该作家

此部短片为英国天空广播公司《低俗怪谈》(Penny Dreadful)系列剧集的动画宣传片第二部,由导演Gergely Wootsch于动画制作公司Beakus创作。

这部带有暗黑色彩的短片受到原作《德古拉》的启发,由马修·斯威特阐述小说的来龙去脉。《低俗怪谈》系列剧集于天空电视台播出,由约翰·洛根编剧,乔什·哈奈特、提摩西·道尔顿、伊娃·格林和比莉·派佩主演。

哥特复兴

十九世纪晚期,流行文学界涌现出一批非常著名的小说,创造出一批前所未见的哥特怪物。史蒂文森(Stevenson)在1885年写出《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探究人格分裂。H·G·威尔斯在1898年在《世界大战》中描写了被入侵和毁灭的伦敦。

但吸血鬼并不是《德古拉》的发明,这种怪物在各类民俗传统中早已有之,并在约翰· 波利多里(John Polidori)1819年发表的短篇《吸血鬼》(The Vampyre)大获成功后,成为英国文学中的标配角色。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哥特浪漫文学复兴时期充斥着各种吸血鬼故事,且斯托克还明显受爱尔兰友人谢里登·勒法努(Sheridan Le Fanu)的作品《卡米拉》(Carmilla)的启发。

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为何这个民间传说式的、一般和农民的迷信无知联系在一起的角色,会成为流行哥特小说中如此核心的要素?吸血鬼到底代表什么?

不安的时期

最直接的答案是,《德古拉》的情节正中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英格兰的一大问题:移民。当时,英帝国拥有容忍难民、异见者和受迫害者的好名声。当俄国开始迫害和流放犹太人,有成千上万人最后在伦敦的贫民窟安身。如此大的数量开始让有些人担忧,“外族”的准入规则也始终存在收紧的趋势。保守派借由描述种族和宗教“异己”的常见说法,声称这些群体潜藏着对白种人的种族纯洁性的威胁,英国女子的贞洁面临受外族染指的危险。

《德古拉》出版的1897年也是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的大赦禧年。公共言论宣称英女王统治着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西方帝国,而且大不列颠还在继续兼并非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大片土地。公众和政治界普遍坚信,英格兰是“胜利的统治者”。

小说《德古拉》则展现了这种公共话语语境下不为人知的黑暗面之一。伯爵在伦敦买下的住所里,有一栋就在皮卡迪利,距女王的寝宫白金汉宫仅有短短的步行距离。德古拉可以越过一切阻止非法入侵的防卫,海关的严密封锁对他形同虚设。好比堪称传奇人物的“伤寒玛丽”(Typhoid Mary)——一名1900年移民美国的爱尔兰厨娘,可能在无意中令多人受感染致死——德古拉是某种死疾的源头。

很多读者都发现,小说对伯爵的描写会让人联想起东欧犹太人的典型特征。这个外来妖魔还对贞德的英国女子垂涎已极,这也是十九世纪奇情小说里典型的笔法。就在前一年,乔治·杜·莫里耶(George du Maurier)出版《软帽子》(Trilby),书中的犹太人斯文加利通过催眠术胁迫一名美貌女子听他摆布。同样,德古拉也是对女性的威胁。

尽管这部小说看似保守派的口吻表达了英帝国主义和基督教的道德观(它也确实如此),但小说同样包含了有趣的隐喻,暗示一切霸权的力量都伴随要撼动颠覆它的涌动暗流。英雄们或许最终能打倒吸血鬼,但有很多角色在这过程中不复为人——受伤、虚脱、并渴求鲜血。诞生于维多利亚禧年的《德古拉》揭示了英格兰的焦虑和不安,而这份焦虑和不安,恰恰来自似乎由英帝国所一力维系的现代世界。

撰稿人:罗杰·卢克赫斯特(Roger Luckhurst)

文章翻译:黄毅翔

文章内容可通过“创作共享”版权许可(Creative Commons License)使用传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