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勋爵的《唐·璜》

出版日期: 1819–24 文学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类型: 浪漫主义诗歌

拜伦勋爵(Lord Byron)讲述著名唐·璜传奇(Don Juan,1819-1824)的这部趣味横生的仿史诗,是个异常引起世人争议的作品。把传统的笔法反其道而用之,诗人拜伦没有把璜描写成一个纨绔子弟和花花公子。相反,把他描绘成了一个年少无知的人,被一位已婚妇人引诱失身后,走上了一连串妙趣横生的冒险之途。史诗中真正的“主人公”,却是诗中愤世嫉俗的“说书人”。拜伦这首带有贬义的诗歌,嘲讽了一群当时显赫的文学、政治和宗教界人士;诗中大不敬的幽默和黄色下流的情节,触发了他们带着警觉的震惊与愤怒。

拜伦勋爵

出生: 1788年1月22日 逝世: 1824年4月19日 职业: 诗人
了解该作家

“…… 这首诗可能很下流 – 但诗中的语言不是很好吗?它的内容可能是关于声色犬马的 – 但这不就是“生活”、不就是那个“真谛”吗?是不是谁都能写出这样的诗歌的呢? – 谁没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呢?”(引自拜伦给他的朋友道格拉斯·金奈尔德1819年的信)。

关于唐·璜的传说

唐·璜是个传说中的著名的人物。他的故事出现在许多文学和音乐作品中;包括莫里哀(Molière)的话剧《唐·璜,或者跟石雕相伴的晚宴》(Dom Juan, ou Le Festin de pierre ,1665年),莫扎特(Mozart)的歌剧《唐·吉欧瓦尼》(Don Giovanni ,1787年),拜伦未完成的诗歌《唐·璜》(1819-1824),和乔治·伯纳·萧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的《人和超人》(Man and Superman ,1903年)。传统的唐·璜,被描绘成一个傲慢而凌人的浪子,最终遭到了报应。可是拜伦笔下的唐·璜的形象,却大不一样(璜的发音是jüan):他的唐·璜是个天真而被动的青年,他是个受了引诱的人,而不是引诱人的人。

梗概

《唐·璜》分十六个部分,叫做“诗章”。故事的情节从璜的家教和所受的学校教育开始。十六岁上,他就跟一位叫唐娜·朱莉娅的已婚妇女有了私情。他的母亲唐娜·依內把他从家乡塞威尔送走了,可是船失事了。有几个幸存者,竟然动手去吃璜的斯班尼尔狗和他的监护人!璜被冲上了一个岛子,跟海蒂有了私情(海蒂是个海盗的女儿)。两个恋人被拆散后,海蒂伤心而死。璜被卖到君士坦丁堡当奴隶。那里的苏丹的王妃把他扮成妇女,藏在嫔妃之中。璜设法逃走,之后在俄土冲突中,给俄方当雇佣军。在这里,拜伦向读者传递了战争的恐怖:“那火光 / 燃烧的街道,像水面上的月光 / 反照在血泊中,大屠杀的海洋”(《第八诗章》,第一百二十二阕)。璜被派到彼得堡去送信:在那儿成了凯瑟琳大帝的宠儿。璜病了,大夫建议他换换气候;凯瑟琳就把他派到英国当大使。在跟一个强盗搏斗了之后,璜在伦敦把生活安顿了下来。知识分子都来找他,他经历了伦敦社交“季”的疯狂漩涡。璜应邀去了一座乡村庄园。在那里,他觉得被女主人艾德琳夫人所吸引。《第十六诗章》是以一个悬念结尾的:一位公爵夫人披着道袍扮成修道士,走进了璜的卧室。不幸的是,拜伦只写了《第十七诗章》里的十四阕。他的早逝,没能让他完成《唐·璜》。

拜伦觉着,他诗里的英国人物,是以他所认识的人为原型的,他也从揭露他们的虚伪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

选自《第十一诗章》;朗读者:乔纳森·基布尔;由Naxos Audiobooks提供

诗歌中的说书人

唐·璜并不是拜伦诗中的真正的主人公:相反,主角是诗中的说书人。这个说书人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他把自己表现成了一个愤世嫉俗、厌烦尘世的人。他也经常离开故事的主题。他是个健谈的、优雅的贵族;他带着讽刺意味的观点,听起来非常像拜伦!他失望的语调,反映出了拜伦的失望和挫折。在政治上,拜伦是个辉格派,但他的政党不掌权。《唐·璜》给了他一个处理他所关心的各种事物的余地,用来批判和嘲弄社会,攻击文学、政治、宗教界人士。拜伦有一次说:“我只有两种一成不变的情调 – 对自由的强烈的热爱,和对说教的憎恶。”(布莱星顿女公爵的《跟拜伦勋爵的对话》;1834年)。

诗中的说书人,强调了他的年龄。但是,《唐·璜》始终故意把说书人/诗人表现成诗的主人公。拜伦把这首诗歌跟它的作者等同起来,跟读者做游戏:他在《第十一诗章》第五十五阕里写道:

就连我 — 虽然敢说对此既不知情,

也不追求当纸上谈兵的国王,–

也被当成了,有相当的时辰,

韵律国里的伟大的拿破仑。

Even I – albeit it I’m sure I did not know it,

Nor sought of foolscap subjects to be king, —

Was reckon’d, a considerable time,

The grand Napoleon of the realms of rhyme.

诗歌的体裁

这首诗歌被归类于“仿史诗”。“史诗”通常是讲述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长篇叙事诗。“仿史诗”则拿“史诗”这种写作形式开玩笑:他们模仿“史诗”的风格,但是其主题却微不足道,诗中的主人公也不值一提。虽然作品从总体上来说有严肃的方面和幽默的地方,但是拜伦仍然决定用幽默诗的体裁写《唐·璜》。他选择了 ”八行诗“的形式 – 这是一种意大利诗体:每阕八行,韵脚是“甲乙甲乙甲乙丙丙”。换句话来说,头三联是隔行押韵的,最后以通压的末联结尾。头六行为一个玩笑做铺垫,最后用末联抖包袱。比如,《第一诗章》第二十二阕里,说书人跟知识女性们(又叫“蓝丝袜子”)开玩笑。这阕的结尾是这样的:“啊,诸位女学士的老爷们,/ 老实告诉我们吧,她们是不是把您诸位都河东狮吼了?”

被压下的《敬献篇》

《唐·璜》有个冗长的《敬献篇》,拜伦在世的时候被压了下来了,直到1830年代才发表。

此文一开始就攻击了当时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以及其他著名的“湖区”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柯勒律治(Coleridge)等等。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觉得,老的一代,已经蜕变成了“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 把自己“出卖”了。拜伦承认,他们有诗才,应该“在诗仙住的山上享有一席之地。”(第六阕);然而,他们的自我中心主义,让拜伦写道:“愿你能把湖换成海”(第五阕)。他接下来称赞了米尔顿(Milton),说他对他自己的原则始终如一。拜伦对骚塞的强烈反感,还有另一个原因:拜伦相信,骚塞散布谣言说,拜伦和雪莱组成了“一个乱伦团”;他们两个人都跟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和她的继妹交接。在《第一诗章》第二百零五阕里,拜伦肯定是在兴高采烈地为这件事报仇:

汝辈应笃信米尔顿、德莱顿和蒲坡;

汝辈不应抬举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因前者不可救药地癫魔,

中者醉饮,后者如此怪诞而瞎掰。

Thou shalt believe in Milton, Dryden, Pope;

Thou shalt not set up Wordsworth, Coleridge, Southey;

Because the first is crazed beyond all hope,

The second drunk, the third so quaint and mouthey.

公众对诗的早期反应

拜伦在创作诗的第一部分的时候,知道这诗可能“对这些非常质朴的日子来说,是太自由了些”。他的有些朋友,对诗的内容也表示担忧。比如,他们担心唐娜·依内分明就是活龙活现的拜伦夫人(尽管诗人自己否认这点)。他的出版商约翰·马瑞(John Murray),也宣扬要对诗稿进行修改。在给约翰·剑·霍布豪斯(John Cam Hobhouse)和道格拉斯·金奈尔德(Douglas Kinnaird)的几封信中,拜伦拒绝让他的“小唐小璜”受到任何干预。他争辩道, 这首诗必须是“一匹完整的马,要么就没有马(1819年7月30日及1月19日)。”他声明:“对基督教世界的所有说教,我都不会让步。”

诗的出版和公众对它接纳的情况

《唐·璜》是以小说连载的形式出版的。这样,诗人可以一边进行创作,一边注意读者的反应。第一卷有《第一、第二诗章》,于1819年问世。出版时,诗人和出版社的名字被省略了。

诗歌中的不敬猥亵的语言和内容,使一些潜在的买主裹足不前。这种读物,对淑女不宜!有个评论家斥责它是“污秽而亵渎”的。华兹华斯把拜伦看成个危险的人物:“我坚信,《唐·璜》对英国民族性的危害,比我们时代任何别的东西,都要大得多 … ”(1820年1月)。

尽管这样,1821年发表的《第三到第五诗章》引出了拜伦的朋友,珀希·比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的汹涌澎湃的文字:“这首诗不仅使他凌驾于当代所有诗人之上,而是使他高高地凌驾于他们之上:诗的每个字都带着不朽的印记 …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填补了一个我宣扬已久的、写出全新的、有时代感的、作品的愿望 – 而且还出类拔萃地美”(1821年8月10日写给玛丽·雪莱的信)。

另一个出版商推出了后来的几卷。约翰·亨特(John Hunter)是个自由派;跟马瑞比,愿意冒更大的险。比如,有一段对惠灵顿[公爵]的攻击,以前被从《第三诗章》里压下去删掉了;但亨特允许把这段放进《第九诗章》里。《第六到第十四诗章》于1823年问世,《第十五、十六诗章》于1824年接踵而至。

正如菲欧娜·麦卡锡(Fiona MacCarthy)在她的《拜伦:生平与传说》(法贝尔与法贝尔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书中指出的那样:“雪莱是《唐·璜》的铁杆儿崇拜者。”雪莱充满激情地说道:“这样的英文作品是前无古人的 – 如果让我冒险做个预测的话 – 它也将后无来者。”

拜伦的身世

拜伦勋爵,是为人夸张做作的海军中校“疯子杰克·拜伦” (“Mad Jack” Byron),和溺爱他的天真的凯瑟琳(Catherine)勋爵夫人的独子。1790年,拜伦的父亲遗弃了他的母亲;一年后,父亲就去世了。拜伦六岁那年,五世男爵爵位的合法继承人,他的一位堂兄离世了;拜伦随后被指定为新的继承人,承袭拜伦男爵的领地,以及其家族在诺丁汉郡的领地首府,纽斯代德宫。十岁,拜伦正式袭爵,成为拜伦勋爵。拜伦在阿伯丁长大,随后在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受教育。黝黑而英俊的拜伦,很快赢得了滥交和纨绔的名声,其程度可以跟其父并驾齐驱。他以他激情洋溢的书信和诗歌,赢得的无数女人的芳心:他把他众多恋人中的初恋,玛格丽特·帕克(Margaret Parker),描绘成“彩虹做的美人儿”;并且给他最后的恋人,特瑞萨·桂可莉(Teresa Guiccioli),写了个使她万古流芳的名句:“[你]像太阳般的美丽 – 又如正午般的温存”。作为经典,他的作品被广泛阅读。很快,他就演绎出了,在他最出色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点,那就是他入骨三分的讽刺诗风。

撰稿人:斯蒂芬妮·佛沃德(Stephanie Forward)

文章翻译:蔡春

文章内容可通过“创作共享”版权许可(Creative Commons License)使用传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