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荒原》

出版日期: 1922 文学时期: 二十世紀時期

《荒原》(The Waste Land)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現代主義詩歌。通過五個段落——〈死者葬禮〉、〈對弈〉、〈火誡〉、〈水里的死亡〉和〈雷霆的話〉——艾略特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當代世界及其歷史的荒涼風景畫。用他的話說,「最重要的人物是長著皺褶的乳房的年老男子」,即忒瑞西阿斯,希臘神話中一位雌雄同體的盲人,卻能看見未來。《荒原》首次發表於1922年10月出版的英國文學雜誌《標準》(Criterion),一個月後又刊登於美國《日晷》雜誌(Dial)。成書由美國伯尼·利弗萊特出版社(Boni and Liverlight)於1922年首次出版,1923年由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和丈夫倫納德共同經營的霍加斯出版社(Hogarth Press)出版。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出生: 1888年9月26日 逝世: 1965年1月4日 职业: 詩人、劇作家、散文家、評論家、出版人
了解该作家

 一首多聲部的詩作

與《J·阿爾弗瑞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1915)這樣的單首戲劇獨白詩不同的在於,《荒原》由一系列豐富且多層面的聲部構成,其中包括了眾多文學或文化上的引經據典,例如但丁(Dante)、喬叟(Chaucer)莎士比亞(Shakespeare)布萊克(Blake)、康拉德(Conrad)、古梵文,甚至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俚語等。此外,這首詩還含有許多音樂上的影射:例如瓦格納、雜耍劇場、拉格泰姆音樂和童謠;與這些元素共存的還有孩子們滑雪橇的聲音、喇叭和汽車聲、酒吧中的聊天聲以及骨頭的碰撞聲。

很多評論認為《荒原》表達出一種幻滅感,並將二十世紀文明與古典神話、民間傳說和聖經進行對比。在他的筆記中,艾略特記載了自己深受傑西·L·韋斯頓(Jessie L Weston)關於聖杯神話《從祭儀到神話》(From Ritual to Romance)一書的啟發,而《荒原》的佈局和許多像徵手法都取材自這本書。

《荒原》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此常被詮釋為是對一代人困境的寫照——他們需要面對的是一個沒有希望且困惑的世界。該詩大部份寫成於艾略特一次精神崩潰後的康復期間,當時他也身陷一段不愉快的婚姻,因此一些人認為《荒原》是一部自傳性作品。但艾略特本人對這兩種觀點都不完全接受,他指出,一些評論家也許是把自己的幻滅投射進了這首詩中。

艾略特多年後回顧《荒原》時,認為該作最終使得他的其他作品相形見絀,並稱這首詩與其是「一部重要的社會批評」,不如說是「個人的消遣,對生活無足輕重的抱怨;這只是一篇有韻律的牢騷。」這些韻律確實與那個時代有強烈的關係,還帶有一些爵士樂的和流行歌曲的痕跡。

《荒原》的創作手稿向我們透露了詩歌創作的哪些故事?

讀研期間,艾略特賽艇拉傷了手,自那以後,他都盡可能使用打字機創作,唯獨在英國馬爾蓋特(Margate)居住期間,那段時期可能沒有打字機這個創作條件。編輯們認為,艾略特在馬爾蓋特所寫下的大部俗真實手稿已被銷毀。而在這份打字稿的第五十二頁,我們可以看到他重新起草了第三段〈火誡〉的結尾部分,改成了:

在馬該沙灘
我能夠把
烏有和烏有聯結在一起。[Ill. 300–302] [1]

在這份打字稿的頂部,可以看到手寫的修改、建議和評註。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批註是由艾略特的妻子薇薇安所寫的。但大部份是詩人埃茲拉·龐德添加的,艾略特在1922年1月給他看了全詩。評論家們推測,在這個階段,艾略特可能已經決定要刪去第一部份的第一節,這節描繪的是一次夜晚的外出。但在這裏展示的創作草稿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倆協力完成這一段剩下的部份。二人尤其努力修改了第三段〈火誡〉。龐德建議把第一頁半刪去,但在第二十四頁可以看到,艾略特在紙的背面反過來重新手寫了這一段。當重新利用這些早前已經寫成的部份時,他便可以通通過簡寫的方式表達,比如“Sweet Thames etc.”(可愛的泰晤士等等)。

真材實料

從打字稿中可以看出,龐德的註釋使用了專業的編輯用語。例如在第二十六頁,“STET”是拉丁語中「保留」的意思。

其他批註則是龐德日常表達或寫作時會用的獨特語言的混合體,比如,在某些地方他用德語詞“echt”標註了文本,這是一個讚美詞,意指“這是真的好東西”。龐德與艾略特在巴黎結下了友誼,離開巴黎之後,龐德仍繼續在詩歌創作上幫助艾略特,並通過書信向他提供建議。

1月24日艾略特返回倫敦後,龐德寫了一首輕快的幽默小詩送給他,以讚揚他的成就。龐德還寫道:“祝賀!你這個混蛋”,繼而提出了多條建議,其中之一是,該手稿前面一段引用約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1899)的部分應該刪去。

同年該詩歌出版時,這一段康拉德的引文確實被刪去了,但艾略特之後其實很後悔做出了這一決定。這段引文則被佩托尼奧(Petronius)所著的古羅馬小說《愛情神話》(Satyricon)中一段夾雜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對話所取代。

為了感謝龐德的編輯工作,艾略特還在書中加上了這句向龐德致敬的話:“最卓越的匠人” [2],這是改編自《神曲》(The Divine Comedy)第二部分“煉獄篇”。這部由中世紀意大利詩人但丁(1265-1321)所著的長篇史詩分為三個部分,而在這句引文中,但丁是在說詩人阿爾諾·達尼埃爾(Arnaut Daniel),稱他為“更出色的工匠”。一些評論家認為,這句引文是在暗示龐德的“匠藝”也許比艾略特自己的更讓人費解。但對於另一些評論家來說,這句話直白地表露了艾略特對龐德的讚美和感謝。

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

上海圖書館 | 2018/03/15 - 2018/04/15

英語世界中五位偉大作家的創作原稿將於2018年3月首度在上海展出。 “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將呈現夏綠蒂·勃朗特、D·H·勞倫斯、珀西·比希·雪萊、T·S·艾略特和查爾斯·狄更斯的草稿、信件和原稿,這些作家們的手稿將與其中文翻譯、改編以及相關評論並呈展出。

了解更多 查看全部展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