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

出版日期: 1904 类型: 犯罪小说

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也许是文学史上最脍炙人口的侦探,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的分析技巧非同一般,能在纷繁的线索中细细地理出头绪。该角色灵感,源自阿瑟·柯南·道尔的医学教授,驻留于爱丁堡大学的约瑟夫·贝尔(Joseph Bell),他的“观察力至为卓越”。道尔发现,其他小说里的侦探得来的案情信息靠的是运气而非科学,他想在自己的侦探小说里,让“科学取代运气”,第一篇由夏洛克·福尔摩斯为主角的小说发表于1887年,后来,福尔摩斯又在三部长篇小说和五十六部短篇小说里登场。

阿瑟·柯南·道尔

出生: 1859年5月22日 逝世: 1930年7月7日 职业: 小说家
了解该作家

文学偶像

就算从未读过这些原初小说,你八成也能在心里想象出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模样,想象他的烟斗、放大镜、猎鹿帽、他在伦敦市中心贝克街211B号的公寓(现为一所博物馆)、忠实的伙伴华生,还有死对头莫里亚蒂博士。警方手足无措的迷案,只有这位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大侦探才能让它水落石出。最初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出版于大约1886到1927年间,此后,这段传奇被一再重现,并被塑造成了一个庞大的系列,包括BBC出品、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的《神探夏洛克》(Sherlock),让大侦探的魂魄在二十一世纪重生,与新一代犯罪大师斗智斗勇。

早年

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的是,创造出最长盛不衰的英国文学偶像的作家竟然压根不是英格兰人,而是苏格兰人。1859年,阿瑟·柯南·道尔生于爱丁堡,孩提时被送进一家被他记恨的天主教寄宿学校。和当时不少苏格兰中产阶级的少年一样,他选择攻读医学,在1876年入读爱丁堡医学院。

虽然研读医学和他后来的写作生涯一样差天共地,但正是一位向他授课的爱丁堡教授、医学诊断专家约瑟夫·贝尔给他灵感,他才能创造出侦探专家福尔摩斯的形象。据说,贝尔不仅能通过仔细的科学观察给病人看病,还能看出他们的背景和职业——观察到水手结、女仆手上的茧子之类的细节,并用这些信息勾勒出病症背后的原因。柯南·道尔在自传里还回忆到母亲的影响,她也擅长讲生动的故事。进入医学院时,他已经开始写作,在小型文学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

1885年,他与第一任妻子路易莎·霍金斯(Louisa Hawkins)结婚,作为一名医生,那按部就班的人生道路似乎已为他铺就。但柯南·道尔有别的抱负,到1886年,他已完成后来的首部福尔摩斯故事《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故事以伦敦市一栋住宅里的一宗神秘谋杀案(劳里斯顿花园街命案)开场,辗转铺陈,最后来到美国西部荒野的盐湖城,奠定了如今千万读者烂熟于心的套路——特立独行又聪明如超人的福尔摩斯(会拉小提琴、给自己注射可卡因溶液的自由“顾问侦探”)、他的忠实伙伴和助手华生、有心抓贼的警探雷斯垂德,以及一桩凶险复杂、只有福尔摩斯能解开的谜案。但是,这篇小说刚问世时几乎无人问津,下一篇《四签名》(The Sign of the Four,1890)也差不多。作者本人更喜爱自己的另一部作品《迈卡·克拉克》(Micah Clark,1889),故事设定在十七世纪的苏格兰,讲述孩子如何长大成人。有一则轶闻直到很久以后才披露:福尔摩斯差点叫不成福尔摩斯,本想冠名为“谢林顿·霍普”(Sherrington Hope)。

柯南·道尔解释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创作构思是如何成形的。采访录制于1930年5月14日。

“杀了福尔摩斯”

尽管头两篇福尔摩斯故事反响不佳,侦探的名气毕竟日渐增长,尤其在美国。柯南·道尔后来又为《河滨杂志》写下两篇故事,这下大获成功。插画家悉尼·佩吉特(Sydney Paget)笔下的大侦探机警锐利,形象深入人心。小说引起轰动。

讽刺的是,这下反倒让柯南·道尔进退两难,不知是否该延续大侦探的生命。一方面,福尔摩斯成就了文化崇拜现象,读者乞求作者写出更多些、再多些故事。另一方面,柯南·道尔的本意是随便写点侦探惊奇小说挣钱,以支持他追求更“严肃”的小说和故事创作,副业太成功可能会耽误他的正事。

随之而来的,是十九世纪文学界最令人发指的意外事件之一。铁了心要摆脱这个大侦探的柯南·道尔,在1893年的《最后一案》(The Adventure of the Final Problem)里,让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在瑞士莱辛巴赫瀑布展开殊死肉搏,福尔摩斯就此断送性命。在作者当天的日记里,可以读出疲惫和“杀了福尔摩斯”后的解脱。他打算专心从事历史小说创作,在之后数年里完成若干小说和剧本。

可是,读者并不答应,还发动一场要让福尔摩斯复活的运动。柯南·道尔拼了命装作没看见,并到处旅游,1900年初,他还志愿去布尔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南非战场,当军医,并于同年出版一部大卖的战争记述。他还有从政的野心,两次参选议员,但全部失败。家里也有难念的经:路易莎确诊得了肺结核,健康不佳。1906年妻子去世后,他与很可能多年前就爱上的女子琼·莱基(Jean Leckie)成婚。

福尔摩斯归来

1901年,柯南·道尔做了一个命中注定的决定,把福尔摩斯加入到他一直在琢磨推敲的小说《巴斯克维尔庄园的猎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其创作灵感,来自他去英格兰西南部达特穆尔(Dartmoor)的游览经历,当时和他同行的还有年轻的记者伯特伦·弗莱彻·鲁宾逊。“一片伟岸之地,非常悲伤、荒凉”,他在信里写道——这里适合发生一段阴惨的传说,有渗入骨髓的哥特氛围、无法解释的离奇死亡、一头脱笼的野兽。为了绕开福尔摩斯注定要在莱辛巴赫瀑布丧命的尴尬现实,他把《巴斯克维尔庄园的猎犬》设在一个较早的时期。

下一部作品则不用操这份心,因为在《空屋伏击》(The Adventure of the Empty House,1905)中,福尔摩斯乔装打扮重返伦敦,随口交代了为何只有莫里亚蒂死在瀑布之下、他又是如何脱身(细心的读者发现,华生从未目击事件的过程)。于是,这部系列小说又将持续二十五年。

当整个系列在1927年终结时,柯南·道尔已出版了共计五十六个短篇和四部长篇,他也成了当时读者最多、译介最广的名作家之一。《巴斯克维尔庄园的猎犬》之后,是1904年发表的《失踪的中卫》(The Adventure of the Missing Three-Quarter),讲述一名剑桥学员的离奇失踪案。末期故事之一《退休颜料商案》(The Adventure of the Retired Colourman,1926)不同寻常地让华生成为主角,讲述一个古怪可疑的美术用品商人和他失踪的妻子。

晚年

尽管名利等身,柯南·道尔依然因其严肃文学创作未得重视而耿耿于怀,并投身于形形色色的消遣,尤其是体育和户外运动(据说是他把挪威式滑降推广到瑞士阿尔卑斯山的)。

他还认为自己的“通灵”类著述才是最重要的公开作品——有研究表明,亡魂与生者可以进行所谓的沟通,这套理论在英格兰盛行一时,部分起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创伤。也许是因爱子金斯利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缘故,柯南·道尔为“灵媒问题”投注无数时间和金钱,并发表了一系列的书籍,内容越来越古怪,如《灵魂摄影》(The Case for Spirit Photography,1922)、《仙子来临》(The Coming of the Fairies,1922)和《通灵史》(The History of Spiritualism,1926)。

柯南·道尔于1930年去世时,他的书迷挤满皇家艾伯特大厅,一起为他举办降神会(一种由灵媒主持,并尝试和死者沟通的仪式)。此时,道尔已被确立为文坛的不朽人物。根据《吉尼斯世界记录》,夏洛克·福尔摩斯是有史以来在电影和电视上露面最多的角色。

撰稿人: 安德鲁·迪克森(Andrew Dickson)

文章翻译:黄毅翔

文章内容可通过“创作共享”版权许可(Creative Commons License)使用传播

返回顶部